新闻中心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校园动态> 正文

我校举行第二届村干部大专班毕业典礼

来源:继续教育学院 作者:通讯员:廖远兵责任编辑:日期:2016-12-01点击:

(继续教育学院通讯员 廖远兵)12月1日,河源市第二届村干部大专学历教育班在我校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毕业典礼,429名村干部学员圆满完成学业获得大专毕业证书。

河源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邓小强同志,我校党委书记段邦贤、校长陈德清教授、副校长赖小景同志,各县区委组织(人社)部门与我校继续教育学院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毕业典礼。典礼由我校副校长王小宁同志主持。

据悉,河源市村干部大专学历教育班2012年办学至今,市县财政投入1280万元;2012-2015年共录取学员1707人,2016年拟录取443人,录取人数占全市现任村干部的29%。

 

毕业典礼上,我校党委书记段邦贤致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邓小强发表重要讲话,我校校长陈德清在典礼上作了《河源市村干部大专学历教育班办学情况及成果介绍——欠发达地区高职政校合作提升农村干部素质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的专题报告。

段邦贤在致辞中介绍,我校从2006年起开办成人教育,目前有各类成人教育在校生2.3万余人,每年开展社会培训2万多人次,成人教育招生人数和在校生规模连续六年位列广东省高职院第一名。其中,村干部大专学历教育是该校成人教育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段邦贤语重心长地希望全体毕业生学员不辜负市委组织部和各县区委组织部的期望,带着新的知识、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当中去,主动承担起发展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维护一方稳定的重任,带领当地人民发展致富、脱贫奔小康,为河源市打造“广东绿谷”,为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陈德清校长认为,在河源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及市委组织部、各县区组织部的共同努力下,河源市委组织部与我校政校合作联合举办的河源市村干部大专学历教育班历经五年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一是河源市村干部大专班报考人数、录取人数、在校生人数全国规模最大;二是通过五年的办学改革与实践,市县财政投入1280万元,形成了政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三位一体发挥作用的项目化集团办学模式,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三是创新地方高职服务地方的办学模式,创新政校合作办学模式,创新了课程理论体系,创新了管理模式;四是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河源市村干部大专学历教育班办学得到省内外专家、广东省委组织部、广东教育考试院、河源市委组织部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省市主流媒体多次跟踪报道,人民日报社主办《人民论坛》作专题介绍,被全国地市高职论坛称为“政校合作、服务农村”的经典案例,是一个将地市高职教育资源延伸到农村办学的特色模式,为解决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关键——“三农”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地区提升村干部素质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模式。

 

邓部长高度评价了第二届村干部大专学历教育班办学取得的各项成绩,认为第二届大专班组织管理严密、授课方式灵活、学习氛围浓厚。同时,他对全体毕业村干部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一是希望大家要把学习的成效体现到能力素质的持续提升上,要把提高能力素质作为学习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增强政策能力、增强服务能力、增强发展能力;二是希望大家要把学习的成效体现到良好品行的培养上,要继续把学习的目标锁定在培养自身良好品行上,努力达到政治坚定、办事公道、作风扎实三个要求;三是希望大家要把学习的成效体现到当前主要工作的推动上,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抓发展,把学习的成效体现到推动当前主要工作、解决突出问题上来,并用推动当前主要工作的实际效果来衡量和检验学习的成效,尤其是要抓好村级换届工作,要落实脱贫奔康责任,要促进村级组织规范运作,要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四是希望大家要把学习的成效体现到模范遵守廉洁纪律上,要引以为戒、心存敬畏,清醒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始终用《廉政准则》严格要求自己,要保持清醒,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紧紧守住思想防线,决不能假公济私、损公肥私,决不能做出有损集体利益、群众利益的事情。

典礼上还宣读了第二届村干部大专学历教育班优秀班干部、优秀毕业生的表彰决定,并为毕业生代表颁发了毕业证书。省市主流媒体对毕业典礼进行了现场采访报道。

另悉,2016年报考的第五届村干部大专学历教育班成人高考录取工作将于12月5日—8日进行,届时河源市村干部大专学历教育班规模将突破2100人的规模。

我校自承办村干部培训班以来,结出了累累硕果。先后公开出版发行村干部素质提升系列教材3部;获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立项课题、省级立项课题等各级各类课题5项;公开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其中全国核心期刊2篇;开发村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包1个;开发课程讲义28门;组建校级科研团队1个;通过引进高校、企业、政府等师资资源,构建三位一体的优秀师资团队;获各级各类教科研成果奖励6项。